本网讯 (文/赵若希 图/黄莉 审核/吴映春)2025年11月13日下午14:30—16:30,由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主办的“科研启航”学术讲座《音乐戏剧漫谈》在音乐学院邦泰学术报告厅顺利举行。著名音乐评论家、音乐学家景作人教授担任主讲,音乐学院师生齐聚一堂,共赴这场音乐戏剧的学术盛宴。讲座开始前,音乐学院院长周特古斯为景作人教授颁发客座教授证书。 景作人教授,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中提琴演奏家、国家一级演奏员、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、中国音乐剧协会理事、文化和旅游部专家、国家艺术基金评审,西安音乐学院、四川音乐学院等多所高校任客座教授或研究员。他深耕音乐领域数十年,在《音乐爱好者》《音乐探索》等权威报刊发表音乐评论、理论文章上千篇,著有《音乐欣赏普及大全》《乘着乐韵的翅膀——景作人乐评集》等多部极具影响力的著作,学术成果与实践经验并重,是音乐戏剧领域的权威标杆。

讲座现场,景教授先将目光投向西方音乐戏剧,从古希腊荷马史诗的源头讲起,点明这部经典在欧洲戏剧早期形态塑造中的核心价值。接着以埃斯库罗斯、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作品为参照,清晰梳理出欧洲戏剧的演进路径——从最初单一角色的呈现,慢慢发展为多角色同台演绎,最终实现音乐与表演的深度融合。
在聚焦18世纪欧洲歌剧的黄金时代时,他着重剖析威尔第的艺术成就,特意选取《茶花女》《卡门》中的经典片段,结合现场播放的音乐素材,让师生直观感受到作品里抒情表达与叙事推进的巧妙融合,深刻体会音乐戏剧独特的情感感染力与戏剧张力,进而系统解读出西方歌剧、音乐剧的诞生背景、流派分支与风格特征。

随后,景教授将话题转向中国原创歌剧与音乐剧,把这类作品划分为民歌类、戏曲类、综合类三大类型展开讲解。其中,民歌类歌剧扎根中国民间音乐土壤,像部分以陕北民歌、江南小调为素材的创作,凭质朴旋律传递鲜明民族情怀;戏曲类歌剧从传统戏曲中汲取养分,在保留戏曲表演范式的同时,融入现代戏剧的叙事逻辑与角色塑造方法,推动传统艺术当代转化;综合类歌剧则打破艺术门类界限,整合舞蹈、音乐、戏剧等多元元素,凸显时代感与综合性,成为创新实践的重要方向。
最后,景教授将中西方音乐戏剧并置对比,深入探讨两类艺术形式的差异、交融及相互作用,既呈现出中国音乐戏剧丰富的发展形态,也进一步分析了其在坚守民族文化基因的同时,借鉴西方创作经验、拓展国际传播路径的可行方向。

此次学术讲座的成功举办,不仅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,深化了对音乐戏剧的认知,更激发了大家对音乐戏剧创作与研究的热情。它为音乐学院在音乐戏剧领域的科研探索、教学创新提供了前沿指引,有力推动了学院学科建设与艺术人才培养的发展进程。